The WWF is run at a local level by the following offices...
- WWF Global
- Adria
- Argentina
- Armenia
- AsiaPacific
- Australia
- Austria
- Azerbaijan
- Belgium
- Bhutan
- Bolivia
- Borneo
- Brazil
- Bulgaria
- Cambodia
- Cameroon
- Canada
- Caucasus
-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 Central America
- Chile
- China
- Colombia
- Croatia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 Denmark
- Ecuador
- European Policy Office
- Finland
米埔
深度行
深度行
with LINE FRIENDS
© LY Corp. / WWF-Hong Kong
我們米埔的工作
研究及監測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米埔研究及監測團隊致力秉承以科學的角度切入保育及管理工作的抱負。團隊的目標旨在推動米埔自然保護區成為本地以及地區性的濕地生態及保育研究樞紐。其工作包括﹕
- 針對保育目標和保護區內其他環境指標進行長期的監測計劃,對象包括涉禽、鷺鳥、香港屈翅螢等
- 進行改善米埔自然保護區以及后海灣地區的生境管理和物種保育的研究
- 發掘嶄新的科技和工具,以進行濕地保育
- 與區內及海外研究員和濕地管理者交流合作
米埔自然保護區的長期監測計劃
米埔研究及監測團隊會定期進行多於15項針對保育目標和環境的監測活動,以記錄生境管理的成效。當中,保育目標包括了﹕
- 黑臉琵鷺
- 雁鴨類
- 涉禽
- 鷺鳥
- 依賴蘆葦叢的雀鳥
- 白頸鴉
- 香港屈翅螢
- 蜻蛉目 (蜻蜓和豆娘)
- 水質
生境管理和物種保育的研究
研究及監測團隊正進行或已完成的研究,其中兩項最近期研究包括﹕
- 歐亞水獺的保育(進行中)﹕水獺屬於保護區的保育目標,更是濕地保育的旗艦物種。團隊目前定期進行紅外線相機偵測及蹤跡調查的研究工作,從而了解它們在保護區和鄰近地區的分布和種群。
- 水牛放牧對淡水濕地的管理成效(已完成)﹕結果反映水牛能有效控制植被高度和為更多野生生物提供開揚短草的濕地生境。
在濕地保育應用嶄新科技和工具
為方便收集數據和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研究及監測團隊正探索利用以下嶄新科技和工具進行保育工作的可行性﹕
- 利用無人機拍攝鳥瞰圖,獲取圖像數據以監測生境
- 利用衛星定位技術追蹤候鳥的遷飛路徑,辨認重要的保育地點
- 利用「物聯網」技術,更有效和精準地獲取環境數據,例子包括實時水位感應器。
- 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自動化的動物偵測和辨認
與研究員和濕地管理人員的合作
研究及監測團隊一直積極且持續地與研究人員和其他濕地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增進有關保育后海灣及鄰近地區的科學知識。每年,研究及監測團隊都跟外界促進超過30項關於生態、生境管理、米埔及后海灣濕地保育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