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搜索什麼?


未來的濕地管理
© WWF-Hong Kong

地球的未來需要人類的自律以及更加創新的解決方案。透過設計思維以及社會創新的技能,我們可以尋找到與自然共存的一個新出口。守護濕地對於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而制定其管理模式是其中一個關鍵。

濕地的管理牽涉不同範疇,魚塘是當中重要的一環。參加者可先從不同的威脅開始着手,透過設計技能以及社會創新的思維,共同構思讓水產養殖成為可持續產業的方案。

項目:

漫步濕地募投比賽

漫步濕地募投比賽
© WWF-Hong Kong
   

要讓水產養殖管理成為可持續的產業,需要商業管理、創新科技及社會科學等人才的協作。我們於2022年10月公開招募不同界別人士獻謀,期望令水產養殖管理成為可持續的產業。
經篩選的參加者在漫步濕地的5分鐘旅程中推銷其創新構思及方案,引起評判的好奇及關注。晉身決賽的隊伍競逐價值5萬港元的項目啟動基金,實現創新想法。


方案目標: 
• 保留及加強魚塘和水產養殖場的生態價值,例如:維持魚塘及水產養殖場作為供水鳥休息和覓食的場所;為不同動物提供繁殖的地方 
• 發揮魚塘的「海綿作用」,舒緩水患 


參加者需選擇其中一項挑戰來構思方案: 
1) 為本地水產養殖池策劃增加收入或其來源的方案 
2) 建立創新商業模式以提高本地水產的需求或減低購買本地水產的難度 
3) 設計社區計劃,令公眾更了解本地水產養殖業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比賽結果:  
Team Edge Effect 憑着重塑魚塘邊緣空間的意念成為是次比賽的優勝隊伍,贏得啟動基金!他們的計劃將分階段進行:先創造空間吸引及教育下一代魚塘的重要性,再與魚塘經營者協作及提供諮詢服務,最後實現連接和豐富半廢棄魚塘邊緣的生態廊道。WWF將會作為顧問幫助他們繼續實現這個創新的方案,讓他們的想法儘快呈現於公眾眼前!

青年創新者

青年創新者
© WWF-Hong Kong
   

香港的魚塘除了提供新鮮的淡水魚供食用外,它的生態價值也非常高,既為大量水鳥提供食物及棲息地,又是抵禦氣候危機的重要緩衝區域。

可惜,本地淡水魚養殖業面對各種困難,加上新一代的年輕人失去管理魚塘的興趣。要令淡水漁業得以延續,我們必須改變現狀,讓魚塘管理成為新興的可持續產業!

2021年9月,WWF召集了一班青年創新者,並與 MaD (Make a Difference) 合作,讓參加者學習與不同持份者交流,了解濕地相關的社會議題,共同制定創新的解決方案。最後,青年創新者們分別從調查、教育宣傳及產品方面着手,製作出問卷調查及資料整理、「魚鯉游」專頁𨤳清關於淡水魚的謬誤,以及有關淡水魚食譜的單張和影片!


參加者感想

面對淡水魚養殖業這般複雜的議題,你們的小組如何面對挑戰呢?

第一組 Sonics :
我們選擇了以調查了解現時漁業推廣及其政策的成效,探討市民對這些政策的認知。因疫情緣故,我們最終以網上問卷進行此調查,共收到了144份回覆。
調查結果發現,在八成會選擇食用淡水魚的受訪者中,有超過一半會每月吃2-3次,其餘的頻率則更高。近35%知道優質養魚場計劃的受訪者中,有一半支持該計劃,更有近九成願意付出較多費用購買質養魚場認證的魚類。

第二組 Ivory:
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我們去超市和本地街市採訪,了解魚販和顧客對淡水魚的看法以及對魚類的偏好。交談過程十分有趣,我們發現很多魚販和顧客對淡水魚的看法類似,認為淡水魚的魚骨較多,充滿泥味,亦不夠乾淨衛生。 我們發現,即使許多人喜歡標誌性淡水魚菜餚,但這些菜式仍然沒有海魚菜餚那樣受歡迎,這令我們好奇背後的原因。

 

第三組 Megan :
我們以香港人對淡水魚的偏見入手,希望透過消除偏見挽回大眾對淡水魚的信心。 最終我們拍攝了鯇魚食譜的短片,因煮食影片吸引和觸及到更多人,短片推廣本地鯇魚及本地蔬菜,讓整個項目更環保同本土。